<b id="iulrt"></b>
    1. <strike id="iulrt"></strike>
        1.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頁>新聞>今日鄂爾多斯
          探尋文明根脈 增強歷史自覺 筑牢自信根基
          ——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探訪薩拉烏蘇遺址側記
          發(fā)布時間:2023-08-16 09:36:00      作者:王亦然 劉洋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八月,驕陽似火,赫赫炎炎。薩拉烏蘇河靜靜流淌,守候著它的有緣之人。

            8月14日,前來參加“河套人”發(fā)現(xiàn)100周年國際論壇的170多名考古學各領域?qū)<覍W者來到薩拉烏蘇遺址,實地探訪薩拉烏蘇遺址博物館、考古現(xiàn)場、考古保護棚,共同重溫百年考古歷史、探討最新挖掘科研成果、暢想古人類研究發(fā)展前景。

            薩拉烏蘇遺址是享譽世界的第四紀地質(zhì)遺跡出露地。2021年,烏審旗著手規(guī)劃建設薩拉烏蘇遺址博物館。該館坐落于烏審旗無定河鎮(zhèn)薩拉烏蘇村,項目總投資 8349 萬元。博物館展陳分為篳路藍縷百年路、重返河套人家園、打撈河套人秘密、探訪我們的祖先、鋪筑通向未來路五個板塊,累計展出各類展品29 件,其中包括:手鏟、鐵掀、探鏟和小洋鎬等考古工具 44 件,薩拉烏蘇大剖面、湖相沉積、河湖相等地質(zhì)地貌展品 20 件,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等古動物化石 107 件,打砸器、刮削器等石器及骨角器化石105件,人頭骨化石模型 53件,另外還有 5D 電影《“小薩”和他的朋友們》、薩拉烏蘇動物群大場景、鄂爾多斯地區(qū)人群變遷和薩拉烏蘇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互動沙盤等多媒體展示12 項。博物館的建成將對更好地保護薩拉烏蘇遺址、闡釋薩拉烏蘇價值、傳承河套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葉夫格尼·雷賓教授來自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他和夫人都是舊石器考古研究工作者,參觀了薩拉烏蘇遺址博物館,雷賓對當?shù)貙z址的發(fā)掘建設和保護工作非常贊賞,他說:“我們參觀過很多博物館,我認為這是一個最現(xiàn)代、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史前博物館之一,它由很多高規(guī)格的技術組成,不僅普通人可以很享受,專業(yè)研究者也可以受益良多,你們真的做了一些很好的工作?!?/p>

            薩拉烏蘇遺址是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對于研究人類演化特別是智人的演進歷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922年,法國學者桑志華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鄂爾多斯牙齒”,1923年在邵家溝灣開啟了對薩拉烏蘇遺址的第一次考古發(fā)掘。此后數(shù)十年,由于戰(zhàn)亂、氣候、人類活動等各種原因,桑志華等第一代薩拉烏蘇挖掘者發(fā)現(xiàn)的古人類遺跡逐漸被掩埋黃沙之下。近百年來雖經(jīng)多年考察尋找,包括1980年對范家溝灣的第二次發(fā)掘,并未有人找到其確切的位置。

            2021年起,又一批專家學者對薩拉烏蘇遺址啟動了第三次正式的考古發(fā)掘,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福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員,薩拉烏蘇遺址博物館的很多展品都是他發(fā)現(xiàn)的。

            在考古現(xiàn)場,陳福友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同號文、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周力平對“地層”展開了非常深入的討論。“只有先搞清楚地層,才能確定挖掘出來的化石、石器處于什么年代,才能理順古人類的歷史?!蓖栁恼f。

            第三次正式發(fā)掘在邵家溝灣地點確認了主文化層的準確層位,并在主文化層之下,又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文化層,兩個文化層均發(fā)現(xiàn)打制石器,擴展了對遺址文化序列的認識。兩個遺址點的發(fā)掘都形成了地層準確的考古剖面,厚度均超過5米,為薩拉烏蘇遺址的年代、環(huán)境、古地貌、古氣候等多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地層。同時出土大量木炭、燒骨、動物碎骨等文化遺物,部分碎骨上有明確的人工痕跡。

            “兩個文化層代表在不同時期,薩拉烏蘇有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生存演化過,這些動物碎骨上的人工痕跡非常細致,石器也很精美,而且這些石器的原材料不是當?shù)氐?,是從較遠的地方運輸過來的,這些都證明當時生活在這里的人已經(jīng)非常聰明了?!敝袊茖W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說。

            石器,是打開古人類文明歷史密碼的鑰匙,薩拉烏蘇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器尺寸小、制作精美。“河套人”在制作石器時,先從母體石核上剝離石片,再將石片進一步加工成不同類型石器。“薩拉烏蘇小石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預制’和‘工序’,可以說形成了當時意義上的產(chǎn)業(yè)化,而且鄂爾多斯高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向北是蒙古高原,向西北通往歐亞大陸,通過石器制作水平的一個對比,我們也可以去探討遠古人類遷徙和交流的情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侯亞梅說。

            此次發(fā)掘,在邵家溝灣遺址點重新確認了1923年法國學者發(fā)掘的準確位置,糾正了之前將其鑒定為王氏水牛發(fā)現(xiàn)地的錯誤認識?,F(xiàn)在這里建起了考古保護棚,致敬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歷史的追尋者。

            “20世紀30年代曾有很多質(zhì)疑的聲音,質(zhì)疑我們中華五千年文化史,質(zhì)疑夏朝、商朝的存在,但是通過近些年我們考古工作的進步,通過薩拉烏蘇‘河套人’遺址,至少已經(jīng)可以證明,中華大地上文明的痕跡可以追溯到距今5至10萬年的晚更新世時期。今后我們還會不遺余力地繼續(xù)證明下去?!敝袊茖W院院士陳發(fā)虎說。

            就像本次“河套人”發(fā)現(xiàn)100周年國際論壇的主題所說的:探尋文明根脈、增強歷史自覺、筑牢自信根基,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探秘歷史,也成為歷史。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是過去,是現(xiàn)在,更是未來。

            

          轉(zhuǎn)載聲明: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并做回鏈

          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辦:鄂爾多斯市行政審批政務服務與數(shù)據(jù)管理局

          網(wǎng)站標識碼: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號-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7-8581170(工作時間)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議使用IE9以上瀏覽器

          郵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網(wǎng)安備 15060302000173號   

          日韩精品一级无码毛片,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日韩 国产 变态另类 欧美,在线不卡视频无码
            <b id="iulrt"></b>
          1. <strike id="iulrt"></strike>